“就业率100%”,殡葬行业的普及与现实
近日,一个名为“殡葬专业人员就业率100%”的热搜词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打破了长期以来“殡葬”这个在国人中相对禁忌的话题一直处于隐秘位置的现象。 这个行业在传统观念中被认为不受欢迎,甚至被贴上“可怕”、“不吉利”的标签。 然而,却呈现出出人意料的稳定就业形势。 在这个社会充满就业焦虑和升学压力的夏天,这一消息无疑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6月25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一位老师表示,“殡葬专业就业率基本能达到100%”,让冷门殡葬专业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殡葬专业全称是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 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专业。 学习期限为三年。 本专业可用于殡仪馆、墓地、礼仪公司的服务岗位和管理岗位。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仅有8所高中/中等职业院校开设殡葬专业。 去年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补充名单中,列入了“现代殡葬管理”专业,这意味着我国现代殡葬教育具备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在教学课程方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其专业课程大部分集中在前两年,包括丧葬主持、插花技术、书法创作、挽联书写、火化炉技术、现代尸体整形技术等。
服务业涵盖众多专业门类,殡葬服务似乎是其中较为特殊的门类。 “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是直接为生者服务的。只有殡葬服务行业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死者(死者),其间接服务对象是生者。但归根结底,殡葬服务是为了满足生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殡葬服务更重要的对象还是生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系教授王福子在《殡葬科学》中写道。
图: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处理遗体的运输、准备、清洗(修复)、更衣、化妆、装饰、火葬等只是一方面。 本质上是处理死者家属的情绪。 举办死者的丧葬事务,是为了满足亲友的心理期望。 正如许多从业者强调的那样,“殡葬服务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服务”。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有没有一个专业可以达到100%的就业率? 这强烈的反差,引得人们惊呼不已。 据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专业毕业生曹安(化名)介绍,今年毕业季,除了少数专科升本科的学生外,全校40余名学生他班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殡葬行业的繁荣本质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据国家卫健委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这对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巨大挑战,殡葬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现代殡葬专业教育体系发展30年来,目前全国仅有8所高中/中等职业院校开设殡葬专业,每年毕业生总数不到1000人。人才缺口殡葬服务行业将会越来越大。” 中国殡葬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民政局原巡视员周静波如此表示。
与此同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主任谢海波曾表示,殡葬行业人才需求巨大。 仅殡仪馆每年的人才缺口就在1万人左右,目前全国有8个殡葬专业。 每年中等和高职院校殡葬专业毕业生总数不到1000人。
事实上,根据《2021年民政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至今,我国遗体火化数量和火化率逐年上升。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373个,其中殡仪馆1774个,殡葬管理机构815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墓地1673个。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2638亿元。 预计到2026年,我国殡葬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亿元。 元。
行业需求的动力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部分专业群体。 不过,除了社会人才需求因素外,谈殡葬另一个必须提到的因素就是死亡教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剧涉及丧葬题材,深深触动了观众。 其中,备受期待的《人生大事》(英文名:Up The Stars)将于2022年上映,截至去年7月24日,该片总票房达17.13亿元,位列内地票房排行榜第33位中国电影。 本片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殡葬行业为切入点的作品之一。 以丧葬承办人为核心,讲述了这个行业复杂的辛酸、传承和感人时刻。 他们让生者获得精神安慰,让死者有尊严地离开,因此被称为“种星人”。 这个温暖的标题或许能够打破我们对殡葬行业的偏见。
图片:电影《人生大事》
同样与葬礼题材相关的电影《保佑你平安》于今年3月10日上映,在豆瓣上获得了粉丝7.7的高分。 早些时候,《滚出去!》 《肿瘤王》和《送你一朵小红花》都涉及“生与死”的问题,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反思。
中国人怕死、忌讳死,死亡教育历来不成熟。 这些鼓励人们敬畏死亡、形成正确生死观的作品,恰恰反映了我们社会思想的进步。 既然死亡终究会到来,我们如何对待死亡,如何引导生者继续无悔地构建辉煌的人生,都是我们社会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与“死亡”打交道的职业,殡葬行业一直饱受公众的职业偏见,这似乎是一个心照不宣的问题。 炎热的背后,世俗的压力并不少见。
去年9月,山东枣庄一家有执照的殡仪馆因开在小区楼下,因倾倒垃圾而遭到居民抵制。 有殡葬服务人员表示,他们打车上班,找到了殡仪馆,但没有司机愿意接他。 单身的; 在拥挤的公交车、地铁上谈论工作,越说越空虚,周围的人也离你越来越远。
至于选择殡葬专业的学生,据新京报报道,他们也表示:“其他学院的学生经过我们学院门口会跑得更快;很多人都觉得认真的人是不可能的。”当他们听到“葬礼”这个词时,他们严肃地选择了这个专业。”对于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甚至成为他们报考的“好消息”:“我是家乡唯一报考的人。这个专业,没有人能和我竞争。”
外界的刻板印象给修炼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真正考验他们的是职业本身带来的挑战。
殡葬工作从来都不是光靠“勇气”就能完成的。 一期《北京青年》中,结果一进去就受不了了,抓着自己的阴茎拼命往外跑。
学生何艳(化名)表示,第一次接触殡葬行业时,他感到相当兴奋。 大二下学期参加实习时,她萌生了转行的想法。 实习期间,何艳的宿舍在殡仪馆二楼。 楼下是尸体被捡起和运送的地方。 她经常能听到楼下家人的哭声。 何彦坦言,“工作并不难,但很考验心理素质。”
同样,学生韦迅(化名)坦言,殡葬专业的门槛并不高,但除了成绩的门槛,还有自己内心的门槛——要真正确定自己想做什么,确保你不害怕情绪,并面对死亡。 保持尊重与和平。 韦迅班上有的学生入学后就换了专业,要么是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要么是心里过不去。
不少殡葬专业的学生表示,是在看了《防腐师》等影视作品后,对这一职业产生了兴趣; 也有人认为,葬礼神秘的面纱下隐藏着巨大的暴利商机。
事实上,正如该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崇高。只是别人需要我们的时刻对别人来说是特殊的。因此, “从生活角度来说,他们还要操心衣食住行,并不像文学艺术作品中那样神秘神圣。 尸体整形外科医生王恒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专访时表示,从事他们行业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没有所谓的神圣和混乱的事情。 他们挣的钱只是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 有钱养活。
他的原话是:“我只是做自己的工作,对得起自己赚的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死者。”
至于从业者的收入,如果随意打开各大招聘软件,不难发现大部分薪资在4000元到6000元之间。 这并不是一个所谓的“暴利”行业。
来源:某招聘软件
据新京报报道,殡葬专业毕业生查全岭(化名)表示,他目前的月薪为6000至8000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她强调,殡葬行业其实很辛苦,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随意。 虽然我们平时都是48小时上班,48小时休息,但有时如果家人要求凌晨办丧事,可能就需要连续工作。 查泉岭有时会全身泡着泡泡,接到电话后就会立即出发去接尸体。
何艳的专业是墓园服务与管理。 她了解了她的专业同行的薪资水平。 “北京墓地销售工作的底薪在4000元左右。如果在殡仪馆、墓地从事殡葬服务工作,工资可达7000至8000元。” ,少则四五千。”
学生曹安(化名)提到,今年招聘工资有所下降。 她认为,这是因为其他学校也开设了殡葬专业,毕业生人数增加,同时大城市的殡仪馆和墓地的员工已经饱和。 只有约10%的毕业生能在大城市的殡仪馆、高薪服务公司或墓地工作,工资超过万元。 毕业生大多去小县城的殡仪馆、服务公司工作,包吃住,工资在4000元到7000元不等。
事实上,凌查泉在填写申请时,除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之外,她的另一个选项就是“烟草种植与加工技术”。 这些听起来像是特殊的专业选择,但实际上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行业前景等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
2017年,在中国湖北省潜江市成立“小龙虾学院”,培养小龙虾产业相关人才。 同年,南京传媒大学率先将电子竞技专业引入全日制本科专业。 2018年,青岛农业大学申请设立我国第一个马学本科专业。
越来越多的职业技术专业陆续公布,为学生在精细化的职业轨道上越走越远提供了可能。 通过技术培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掌握一项专业的“技术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微观层面走向成熟的体现和目的。
参考:
1、新京报:“就业率基本100%,殡葬行业摆脱了冷门标签,现已实现本科学历。”
2、凤凰网《暴风眼》:“天价”丧葬费是不是被误解了? 从业者一般挣得不多,那么钱都去哪儿了呢? 》
3、《环球人物》杂志独家专访尸体整形医生王恒
4.北京青年访谈
5、瑞冠咨询《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7、王夫子《殡葬科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