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量漂浮在万人坑中的重物

2024-05-11 -

一提到乱葬坑,就让人感到惊恐和愤慨。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个专属于日本法西斯的术语。 埋在坑里的死者有被日寇屠杀的中国平民,有放下武器被日寇屠杀的中国军人,更有被日军俘虏为他们建厂矿的人。 劳动。 日本人不把中国工人当作人来对待,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 他们不让他们吃饱,生病时也不提供照顾。 他们中的许多人死于饥饿、疾病或酷刑。 日本人将死者的尸体随意埋在山沟、山坡、坑里; 有些人甚至没有埋葬它们,而是将它们扔到荒野中。 日本鬼子的暴行令人极其可恨、令人发指!

万人坑在哪_万人坑纪念馆在哪里_万人坑在哪个城市

坑大水深

然而,这里有一个乱葬岗,与日本侵略者无关,也不是埋葬死者的地方。 这个万人坑在哪里? 相城水村的正前方,有一个很大的水坑,也可以称为湖。 那么,水寨的这个大水坑为何被称为万人坑呢? 说起来,这个乱葬坑还和袁世军有关! 袁世钧,生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卒于1919年,字秉政,项城袁张营人。 其父为袁宝基,祖父为袁灯三,曾祖父为袁耀南,曾曾祖父为袁九能。 袁世凯的曾曾祖父是袁九之,袁九之与袁九能是兄弟。 如此一来,袁世军和袁世凯就是六区之首的兄弟了。 袁世均年轻时博览群书。 他的父亲曾担任太守并拥有二品头衔。 他本人还捐授太守爵位,并任命同为各省知县。 然而他一生从未踏入仕途。 反而成为了项城袁家的人。 唯一不从政但对当地影响深远的人是水寨的早期建设者和水寨工商业的早期创始人。

袁世均早年当过盐铺学徒。 那时,水寨的商铺只有晨星那么少,船只聚散。 袁世钧当老师后,自己创业。 经过几年对商业市场的了解,他逐渐摸索出农商贸一体化的经营方法,先后开设了粮油店、山货场、榨油厂、酒厂、酱油园、袁世均是一位儒家商人,讲求仁义、交易公平、重信用、讲信誉,吸引了许多外商和周边县域的商人前来投资。 他的行为受到商界的好评,生意十分兴隆。 袁世均与一般商人不同。 当他赚钱时,他不买地,也不放高利贷。 相反,他用利润来扩大经营、改善营商环境、建设水乡。 生意越做越大。 他一人铺设了水寨的街道,建造了无数的街边商铺和商业建筑。 水寨有四门,他占了其中三门。

水村紧邻豫东大河沙河。 上达漯河、周家口,下通淮河、苏杭。 运输非常方便。 村内有塘丝河、干河穿境而过。 袁世军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独资开挖、修复了海河、沙河,将其与丹丝河、库河、西大坑连通。 可以乘船游览水乡。 建有水陆码头,可随时装卸货物。 此举促进了水运、陆运的发展,促进了水寨市场的繁荣。 人们说“水寨之盛,皆因袁氏”,其中“袁氏”就是指袁世军。 当时,袁世凯已升任直隶总督、北洋尚书。 总督也被称为总司令。 为了让袁世凯回乡探亲时有地方住,袁世军专门在南寨为袁世凯修建了一座大宅,史称元帅府。 元帅府位于今南大街北端西端,坐北朝东。 分为左、中、右三间房屋。 每栋房屋都有前、中、后三个入口。 整体布局如“福”字,故名“福”。 《夫子园》。 后来袁世凯被称为洪宪皇帝,人们又把元帅府称为袁世凯行宫。 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行宫尚未完全竣工,袁世凯就去世了。 他再也没有回来住在这所房子里。 元帅府或袁世凯府都是民间命名的,但袁世军并没有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如今仅存中寨大院,已辟为项城市博物馆。

袁世军开发西大坑时,有计划,一是发展航运业,二是让袁世凯在此探亲,故称袁家游湖。 湖水清澈,烟波浩渺,荷花飘香,芦苇飘动,鱼虾跳跃,鹅鸭戏水。 风景非常美丽。 湖中央有一座人工岛。 岛上有亭台楼阁、垂钓平台,还建有一座曲桥与陆地相连,就像一个水上乐园。 游湖面积很大,具体位置在水寨西寨门外,今团结北路东侧,包括现在的旧财政局、税务局的家宅,人民政府北部地区。医院、团结路小学、原棉纺厂南侧。 海河市场,包括菜市街以西的仁和街、南北向的劳动街、东西向的保安街在内的一大片区域,占地近千亩。

万人坑在哪_万人坑在哪个城市_万人坑纪念馆在哪里

万人坑在哪个城市_万人坑纪念馆在哪里_万人坑在哪

万人坑附近的老街

袁世军开凿游湖时,动用了万余名工人。 因此,大家都称这个游艇湖为万人坑。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名字,但听起来很吓人。 根据五行学说,秋天属阴,属金,金能杀人。 因此,过去杀人时有“秋后问斩”的说法。 西属金,故过去地方官员常在西门外处决囚犯。 戏曲中常有“推出西门斩首”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水寨西寨门外也是处决死囚的刑场。 毗邻幽杭湖,相当于北京的菜市口。 因此,人们说这个地方“很紧”,意思就是那些被处决的犯人都变成了鬼,他们的鬼魂还在这里出没。 鬼可以伤害人。 当然,这种说法充满迷信色彩,并不可信。

大概是民国时期,深秋的一个早晨,天还没亮,一位老菜贩挑着一车新鲜蔬菜,到水寨市场去卖菜。 当他到达乱葬桥的尽头时,天已经泛白了。 他发现他的蔬菜根部和叶子上有很多泥土。 看着桥下清澈的湖水,他拎着菜篮到湖边洗菜。 我从篮子里取蔬菜时,不小心把秤的手柄掉进了水里。 老人自言自语道:“哎哟,你怎么这么倒霉啊,菜都没卖,秤子掉进坑里了,没有秤子怎么卖菜呢?” 说完,他就下水去钓鱼了。 然而,老者看到这一幕,却忍不住心头一紧。 原来,重物漂浮在水面上,距离岸边只有几英尺。 老者伸手去抓,不料那重物飘到了三尺多远的地方。 老人赶紧拿出竿子,往水边一拉。 没想到,重物不仅浮在水面上,而且还不停地旋转,向上拱起。 杆子根本碰不到它。 老者心想,这不是开玩笑吗? 秤重是一块铁。 如果掉进水里,它应该沉到水底。 它怎么能浮在水面上,怎么能上下拱起呢? 我又想了想,感觉有些不对劲。 西门外经常有囚犯被杀。 坡头有很多野鬼。 他们说这里非常紧张。 难道我今天遇到鬼了? 一定是一个小孩子在水底拿着重物引诱我下水。 如果我掉进水里我能活下来吗? 老人吓得连菜篮子都不要了,跑到桥上大喊“有鬼,有鬼”。

这时,天已经亮了,市场上陆续有人来。 当他们看到老卖菜的人急急忙忙地从湖边跑上来,大喊“有鬼,有鬼”时,他们都是熟人,于是停下来问:“老头子,鬼在哪儿?” 老者指着那个浮着的重物说道:“你看,重物掉进水里了,它怎么能浮起来呢?肯定是下面那个小鬼压着它的!” 一位逛市场的人一看,发现并非如此。 是的,重物在水面上打转,上下跳动。 他们都说:“是啊,一个重物掉进水里怎么会浮起来?一定是小孩子在下面压着它!” 一名高大粗壮的青年说道。 他生性不怕鬼。 据说,他曾经捉到一个鬼,放在锅里煎了吃。 他见状,觉得很不公平,骂道:“妈的,这小子不是这样欺负人的,看我怎么收拾你!” 随后,他走到水边,拿起竿子,将它举到了桥腿上。 在石头上磨,头被削尖了,然后用力戳了一下鳞片的底部,只听吱呀一声,水面上升起一股血浪,鳞片消失了。 年轻人把杆子拉了回来,看到杆子上居然有一个三尺多长的黑色火焰头(学名:黑蛇头)。 年轻人道:“原来是你惹事的!是你扛着重担到处走!人们都说火头是鬼,我还是不信,这次我信了。”呀,火头是鬼啊,今天早上有鱼吃。”

万人坑在哪_万人坑在哪个城市_万人坑纪念馆在哪里

老人说:“我的体重没了,怎么买菜呢?” 年轻人说:叔叔,你放心,我下去给你钓! 老人说:“侄女,湖里的水很深,小心点!”年轻人不再回答,脱掉衣服,不顾天气寒冷,跳进了水里。 这个游船湖的水真的很深。 这名年轻人身高约5英尺45英寸。 他距离岸边只有三尺,水已经到了嘴角。 青年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蹲下身子,消失了。 他只看到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大约抽了半包烟,小伙子在两尺外吼叫着从水里出来,举起重物,游到岸边说道:“叔叔,我给你把重物捡回来了!” 老人说:“谢谢你。大侄子!”年轻人游到岸边,刚把重物扔上岸,突然喊道:“大家快来救救我,有人拉我的腿!” ”到了水里,把竿子递给了年轻人。 ”大家齐心协力,把年轻人的腿拉上了岸。 众人说道: “这一定是鬼捏的!”青年骂道:“​​妈的,有三四个小鬼把我的腿拉在一起了! 如果什么? 在陆地上,别说是四个,就是八个都不够我对付的! 如果以后可以的话,我一定要把这个乱葬坑填平!”

万人坑在哪个城市_万人坑在哪_万人坑纪念馆在哪里

场面十分惊人。 湖里到底有没有鬼,只听年轻人说有三四个,却没有人看见。 很难说他是否会利用这一点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至于腿上的淤青,就很好解释了。 深秋的早晨水很凉,如果热身后突然下水,肯定会有反应。 或者他的腿可能撞到了水下的东西。 不信迷信的人都会这样解释,但民国初期,识字的农民并不多。 当他们遇到无法解释清楚的现象时,他们就说是鬼在作怪。 于是这件事就流传开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段佳话。 项城县迁水寨后,乱葬坑曾是国营项城县水产公司的养鱼场。 难道这湖里有鬼? 除了关于浮重的故事之外,我从未听说过任何其他闹鬼的事情。

我们来谈谈那个帮忙捞出砝码的年轻人。 就算他有再大的本事,也填不完这个近千亩大小的乱葬坑。 他只是说出愤怒的话。 到1958年反右斗争时,全县所有干部、教师都聚集到水寨学习整风运动。 县政府要扩大水乡用地面积,于是发出号召。 幽杭湖是反动资本家袁世军为袁世凯开凿的。 袁世凯和袁世军已经去世几十年了。 这个湖已经无法保存了。 填入! 反右斗争是什么样的运动? 这简直就是一场疯狂的运动。 你揭露我的错误,我攻击他的言行。 今天我还是一个运动积极分子,但明天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被贴上****的标签。 那些有历史污点、出身贫寒的人,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有一天自己会被贴上共产党员的标签。 有了这个命令,一万多名干部教师中,谁敢不积极表现,谁敢落后? 于是,男女老幼,都拿起铁锨、土篓,一年中几个月,就这样填平了几千亩大的乱葬坑。 县里在这里开辟街道,建工厂、医院、机关、菜市场。 很多居民也在这里建起了房屋,人口非常密集。 现在乱葬坑只有地名,年轻人不知道乱葬坑在哪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