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拥有首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城子崖,荣获“国家级称号”
一期工程结束后,参观人数出现“井喷”
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代表遗址,也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和命名地。 2013年9月,投资1800万元修缮升级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田继宝告诉记者,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一期工程于2015年8月20日基本竣工,主要建设内容为管理服务区、入口大门及标识(东主入口、北主入口、次入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绿化节点、景观水系等。结合龙山文化博物馆,遗址公园初步呈现北区风格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特征,具有相当的视觉价值。
昨天,田继宝带领记者参观了博物馆。 从博物馆正门穿过“时光隧道”到达序厅,他们看到了龙山曙光西河、小径山遗址、文明之星城子崖遗址和龙山文化考古圣地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 共有济南寻根东平陵墓城、总结陈列馆等5个部分。 内部展览时间跨度达6000多年,按时间顺序可以看到龙山文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设有专门的玻璃柜展厅。 玻璃柜内散落着许多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游客可以全方位欣赏展品。 改造升级后的博物馆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赞誉。 2015年第22届世界历史科学大会期间,曾多次参观城子崖的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温德安教授对博物馆的改造和完善表示赞赏。 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目前,每年游客量已达近10万人次,与整修前相比,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总投资约4.68亿元,二期工程已启动。
田继宝告诉记者,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以保护城子崖遗址及其环境特征为出发点,以科学研究、合理展示为发展方向,逐步将城子崖遗址打造成规划与保护的城子崖遗址公园。 “真实性、可读性、可持续性” “考古遗址公园为城子崖遗址的可持续保护、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遗产公园二期工程已启动。 目前,城子崖遗址西城墙保护陈列馆的城墙遗址保护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已完成。 城子崖裸露城墙抢救保护工程、北城墙及护城河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城子崖遗址西城墙保护陈列馆改建工程已完成建设规划。 田继宝表示,“我们将尽快启动上述项目,并适时启动考古体验中心、陶瓷展示区、滨江风景区的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据悉,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规划面积约132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地理地形和功能需求,规划8个不同的功能区,包括遗址展示区(遗址外环)、管理服务区(城子崖博物馆北侧)、博物馆展示区(原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所在区域)、滨河遗址区(遗址西侧)、陶器展示区(遗址东侧)、考古体验区(遗址西北侧) 、耕作区(遗址南侧)、保留区(遗址周围约10米)。 遗产公园预计总投资约4.6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3-2025年。 (舜网-济南时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