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藏传大师,重温文成公主的姻缘之路

2024-04-23 -

陈志文 李栓科 朱哲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空间,它的封闭来自于山脉的屏障。

青藏高原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紧密相连,西部喀喇昆仑山脉与帕米尔高原紧密相连。 这使得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边界成为世界上最陡峭、最清​​晰的自然边界。 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内陆更深,边界效应比喜马拉雅山更强。 更何况,昆仑山东北部的阿尔金山、祁连山,给高原增添了一道“隔离保险”。 只有东部的横断山区稍软,没有那么刚硬,但也因“横贯东西交通”而得名而闻名。

为了进出这片四面封闭的土地,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畏艰难,顺着山势,顺着地势,找到了进藏之路。

从古至今,人们进藏要走多少条路? 它们在哪里,其地理分布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每条路都有哪些特色景观和独特体验? 旅行者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这是很多想要进藏的人都有的疑问。 《中国国家地理》诚邀数字进藏路线专业户外专家,回顾川藏南线、川藏北线、青藏线等5条传统进藏路线。 梳理了滇藏线、新藏线,重新挖掘了三条历史古道:鲜为人知的克里亚古道、清代官方川藏邮路、文成公主进藏及唐朝外交使王玄策出访 路线唐珠古道呈现了每条路线的特色以及沿途的亮点。 一切尽在《进藏八路》一书中,为旅行者关于自驾、徒步、探险、探古等疑问提供全面解答。

以下经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授权,摘录沿唐珠古道进藏之旅的精彩片段。

人类遗产朝圣之路——唐主古道,与唐朝同行

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塑像_文成公主像的意义

唐珠古道地图《八线进藏》内页

唐珠古道是一条国际航线,由唐珠古道和梵珠古道两段组成:唐珠古道是唐初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 拉萨); 藏珠古道是从西藏经尼泊尔到达天竺(今印度)的国际通道。 两条古道上行走着许多历史人物,最著名的要数肩负迎娶婆婆使命的文成公主和代表唐太宗李世民出访的外交官王玄策。 追随两位古人的足迹,踏上一场古今景观差异巨大的独特探索之旅。

唐藏古道段

西安,大唐璀璨光芒的发源地

长安(今西安)是唐朱古道的起点,也是文成公主入藏前居住的地方。 在无情岁月的“厮杀”下,如今的西安已经没有多少长安气息,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等地方,还是能感受到一些信息关于唐朝。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值得一去,那就是西安城西北角的一座小寺庙——广仁寺,很多西安人都不知道。 广仁寺虽然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与唐朝相差数百年,但确实与文成公主有关。 清朝接管中原后,为了巩固西北边疆,清政府希望将陕西建设成为大清帝国管理西北、西南蒙藏地区的军事基地。 1705年,康熙在西安修建藏传佛教寺庙,赐名广仁寺,意为“弘扬仁爱”。 广仁寺规模不大,但布局合理。 里面供奉着文成公主的雕像。 是汉族地区唯一供奉文成公主雕像的地方。

文成公主像的意义_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塑像

远处就是著名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玄奘法师在唐长安城大慈恩寺西塔院建造的一座砖塔,供奉从天竺带回来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摄影/程伟刚

天水,长安西第一重镇

文成公主塑像_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像的意义

离开长安向西行驶342公里,到达唐珠古道上的第一座重镇天水。 按照目前的自驾速度,从西安出发四五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天水。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马车的速度一般为每小时15至20公里。 文成公主的队伍从长安赶到天水,大约用了23天的时间。 天水这个名字相传是汉武帝根据“天河充满水”的传说而命名的。 唐代时,这里称为钦州,生活设施较为完善。 因此,这里成为文成公主迎亲队伍离开长安西行后的第一个重要补给站。

天水人文荟萃,人杰地灵。 当地景点包括伏羲庙和玉泉寺。 最值得推荐的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50公里的北岛区麦积山乡。 是西秦岭支脉小龙山中的一座孤峰。 麦积山因山形如农民的麦垛而得名。 悬崖拔地而起,高约142米。 麦积山有洞窟194个,有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朝、宋、元、明、清等十几个朝代的造像7200余尊。历朝历代,壁画1300多平方米。 。 如果说敦煌莫高窟以华丽的壁画为主,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石雕最为瑰丽,那么麦积山石窟则以精美的造像而闻名。 麦积山是国内罕见的跨越多个朝代的巨型雕塑博物馆。

文成公主像的意义_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塑像

甘肃天水麦积山自秦末至明清时期一直在创作石窟、造像。 近乎垂直的悬崖上,大大小小的佛龛密密麻麻如蜂巢,经过初冬雪后显得更加肃穆。摄影/王进

兰州、乐都、西宁,唐朝古行程

甘肃博物馆有几件珍品值得特别参观。首先是“铜奔马”,它是中国旅游的一个熟悉的标志。 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 二是嘉峪关魏晋墓葬出土的《驿站图》彩砖。 邮递员没有嘴,这意味着作为邮递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保守别人的秘密。 该画已被认定为中国邮政标志; 又是“礼”木简,这就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

《伊历》最古老的手稿,具有很高的版本修订价值。 也是汉代墨书上乘的隶书,也是研究汉代竹简制度的珍贵资料。 从甘肃省会兰州开车到乐都只需3个小时,但在文成公主生活的时代,可能需要10天甚至更长时间。 乐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尤其是乐都柳湾的彩陶博物馆,体现了青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空前的繁荣。

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塑像_文成公主像的意义

甘肃省博物馆藏品为《马踏飞燕》。 青铜奔马三足飞翔在空中,右后蹄下有一只飞鸟。 这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如今已成为中国旅游的象征。摄影/陈志文

乐都瞿昙寺是一座明代古刹。 保留佛教壁画总面积约900平方米。 无论从规模、年代还是艺术价值来说,都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 据说文成公主在乐都休息了很长时间。 在这里她调整了前进纵队的结构,使其更有利于长途跋涉。 文成公主还在乐都留下了很多随行宫女,可能是因为这些宫女不适合长途跋涉。 这些宫女后来都留在了乐都,所以乐都的女子更加美丽。 离开乐都后,相信文成公主的心情更加复杂,因为接下来的旅程将是她在祖国大唐的最后一次旅程。

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像的意义_文成公主塑像

瞿昙寺,明代著名寺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 以其收藏的珍贵文物和巨大的彩色壁画而闻名。 透过光影仍能看出这些壁画保存完好。摄影/张海东

西宁是西北重镇,距离西宁不远的塔尔寺是游览的绝佳去处。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鲁沙尔镇。 塔尔寺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 因寺内先有塔,后建寺,故名“塔尔寺”。 相传,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离家到西藏学佛。 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来了。 他的母亲非常想念她的儿子,于是请人给他带来一束白发,并告诉宗喀巴大师关于他的事情。 他已经老了,想再见见他的儿子。 宗喀巴大师弘扬佛法、修行僧务极为忙碌,无法回家乡,便写信给家人说,如果能用十万尊狮吼佛像和脐带血生长处自然生长的菩提树,当他出生时就被丢弃作为他的出生地。 ,建一座塔,见塔如见他。 后来,他的家人和弟子们按照宗喀巴大师的指示,在宗喀巴大师出生的地方用石头建造了一座宝塔。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朝拜的人越来越多,塔周围的建筑也越来越多。 由此,塔尔寺的雏形就形成了。 塔尔寺内,除了塔前供奉宗喀巴大师外,壁画、酥油花、刺绣是主要看点。 被称为“塔尔寺三奇观”。

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像的意义_文成公主塑像

日月山是唐藏古道的重要通道。 唐朝时期这里是唐朝的边境。 也是文成公主大婚的历史见证。 这里可以看到文成公主的雕像。摄影/颜明远

从西宁到日月山的路况很好。 沿途有非常方便的指路牌。 景色也与文成公主入藏时不同。 大片的黄土高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草原和荒地。 文成公主本段目的地是日月山。 青海湟源县不太高的山丘尤为重要。 它们曾经是唐朝的国界。 越过日月山,就是小国吐谷浑的领地。 日月山自古以来就是羌中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唐提波古道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闭塞,开辟了南方丝绸之路,经日月山、青海湖、柴达木盆地通向西域。 文成公主一行人所走的唐藏古道从这里向南经海南藏族自治州腹地,经果洛、玉树,到达洛色(今拉萨)。

日月山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结盟、联姻、战争和“茶、盐”、“茶马”相互贸易的场所。 文成公主也深受感动。 当文成公主到达日月山时,她的祖国唐朝给了她一个小小的惊喜——一年前与吐谷浑出嫁的红化公主,竟然在山口等着她!

大多数人只知道唐外嫁的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 事实上,根据我查阅《新唐书》《旧唐书》等资料,唐朝共有16位公主出嫁。 这位红花公主是唐朝外嫁的十六位公主中最幸运的一个——她出嫁的国家距离并不算太远,而且她和丈夫十分恩爱。 最幸运的是,她是十六公主中唯一一个回过大唐探亲的。

红花公主听说文成公主要取道吐谷浑远嫁吐蕃,便早早来到边境迎接与自己有着相似身世的妹妹。 对于唐朝和吐蕃来说,联姻固然是一件有利于两国人民安宁的好事,但是唐朝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适龄未婚的公主呢? 我没有找到任何史料记录江夏王李道宗一家对同一天的两道圣旨的反应——第一道圣旨册封其女儿李雪岩为文成公主;第二道圣旨册封其女儿李雪岩为文成公主;

第二道圣旨命文成公主嫁给西藏国王松赞干布。 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以及礼部和鸿胪寺在短时间内准备好所有嫁妆材料的现实,李道宗只能踏上了送女儿进藏的道路。 红花公主之所以成为公主,去出嫁,恐怕也有类似的经历。 年纪可能还不到一两岁的弘化公主,遇到了当时16岁的文成公主,一定因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对她格外倾心。 据说,两姐妹相处得很好。 文成公主在王城吐谷浑(今共和县察布恰镇)住了一个月。

文成公主像的意义_文成公主塑像_文成公主造像

日月山的地理意义非常重要。 它不仅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而且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重叠区,成为自然分界线青海省内河与外河的连线。 同时也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摄影/王新康

玛多县扎陵湖畔,文成公主完成身份转变

从共和县察布恰镇到玛多县扎陵湖,全程约400公里,车程6至7小时。 文成公主到达吐谷浑后,将队伍的马车改为马匹。 前段用作交通工具的马车全部改为马匹,行驶速度大大提高。 但即便如此,从吐谷浑首府步行到扎陵湖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目前这段路段的路况很好,但仍然是一次非常辛苦的行程。 因为这是一次海拔突然上升的旅程。 从海拔2850米的卡布恰镇出发,到玛多县扎陵湖边,海拔已升至4600多米。

有一种说法是松赞干布亲自抵达吐谷浑王城接文成公主。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在唐朝同意联姻之前,松赞干布因拒绝联姻而主动向吐谷浑发起战争。 两国关系并不是很融洽。 松赞干布以国王的身份来到前战国迎娶唐朝公主。 从理性上讲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从拉萨到吐谷浑的路途遥远,往返至少需要近一年的时间。 松赞干布永远不会有那么多时间。

还有一种说法是松赞干布抵达吐蕃、吐谷浑边境迎接文成公主。 该界线位于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边缘。 扎陵湖和毗邻的鄂陵湖距离黄河源头不远。 它们是黄河源头附近最大的两个高原淡水湖。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若古宗烈曲,流经星秀海、玛曲河,先流入扎陵湖,再流经鄂陵湖,继续奔腾向前。 扎陵湖面积约526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大湖。 鹅岭湖的面积也差不多。

扎陵湖古称白海,吐蕃与秋浑的界线就从扎陵湖北岸经过。 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松赞干布就是在这里迎接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 扎陵湖边有一片巨大的草滩。 当地人告诉我,这里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会面的地方。 玛多县还在草滩上竖立了一块巨石,上面刻有“迎亲滩”三个大字,以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方有富是玛多县一名普通公务员。 他的父亲是青海省湟中县的汉族,母亲是玛多县的藏族,所以他还有一个藏名,拉毛丹珠。 藏人缩写名字时,通常只念第一个和第三个字符,所以他的藏文名字缩写为拉丹。 拉丹,32岁,3岁来到玛多县,在扎陵湖畔生活了近30年。 拉丹告诉我,这里的藏族牧民大多都知道文成公主的故事。 在他们的心目中,吐蕃国王娶了一位汉族公主。 很久以前,藏族和汉族是一家人。 这一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民族和谐。 几年前,当地人想在湖边建造一座巨大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像。 由于扎陵湖、鹅岭湖地区已被认定为国家公园,受环境保护法保护,不能建设。 大型固定永久性建筑阻碍了该计划的实施。

据说,文成公主一行人在贾陵湖畔停留了一周。 一方面让长途队得到了休息和恢复。 另一方面,按照吐蕃习俗,在这里举行婚礼。 松赞干布以“岳父女婿之礼”向岳父李道宗拜谒,并正式从岳父身边迎接唐朝妻子。 文成公主在扎陵湖畔告别亲人,继续完成她的“使命之路”。 此时,这个美丽的16岁女孩已成长为肩负和平使命的女英雄。

从扎陵湖到玛多县城,往返82公里,大部分路都是沙土路,不太好走。 玛多县整个海拔在4300米左右,扎陵湖边缘高达4600米,所以高原反应会比较“热烈”。 这对于我们拥有现代化交通的人来说都是困难的,更何况是文成公主的队伍呢? 我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被折磨的。

从玛多县一路向南,海拔急剧下降。 路两边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色的草地,然后还出现了低矮的灌木……植被的变化最能体现海拔的变化,因为海拔越低,湿度越大,越茂盛草木上,高大的植物就会出现,而且越来越多。 玉树藏族自治州海拔约3700米,比玛多县低近1000米。 海拔的急剧下降会给高原带来惊人的变化。 很快,一棵美丽的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文成公主像的意义_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塑像

玉树赛马会是青海最大的藏族赛事。 玉树康巴藏族有赛马的习俗。 无论是祭神拜祖,还是举办婚宴等,都会举行赛马活动。 图为赛马会期间草原上搭建帐篷的场景。摄影/官方组

玉树,寻找与文成公主有关的文物

唐代以前,玉树属于青藏高原上一个名叫苏皮的高原部落。 吐蕃崛起后,苏毗被吐蕃所灭,玉树划入吐蕃版图。 相传,松赞干布接见文成公主后,经玉树返回洛昌。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走过的结巴塘,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结古古镇附近。 与文成公主有关的遗迹很多,其中以乐巴沟里的文成公主庙及相关遗迹最为著名。

乐巴沟位于玉树州结古镇以东32公里处的通天河西岸群山之中。 这是一个长度只有20至30公里的山谷。 “勒巴”在藏语中是美好、吉祥的意思。 勒巴沟有古老的佛教文化石刻。 相传是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入藏时留下的。 这些宗教文物中,最著名的要数“藏王拜佛”和水摩尼、山摩尼。

《藏王礼佛图》位于勒巴谷入口左侧的小悬崖上。 虽然年代已久,但雕刻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辨。 《藏王礼佛图》包含一尊佛像和四尊礼佛像。 其中,一号人物身着典型的藏族服饰,所戴的帽子与藏族雕塑中松赞干布的帽子款式一模一样。 后面的二号人物穿着典型的唐代宫廷女性造型,让人想起文成公主。 三、四号人物身材稍小,是典型的侍女形象。 当地藏族姑娘告诉我,这是文成公主路过这里时随行工匠雕刻的石雕。 但查了相关资料后,发现一个观点,认为这是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路经此地而留下的石刻。 我认为这种观点更接近事实。 文成公主进藏70年后,追随她脚步再次进藏的金成公主,或许就是这些石刻的始作俑者。

我在勒巴山谷的岩壁和山涧上看到了大量的玛尼石刻。 这就是玉树著名的山玛尼和水玛尼。 它们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它们很早就被雕刻出来,并且跨越了很长的年代。 正要走出勒巴谷时,还看到山上有一座由经幡组成的大风玛尼。 丰玛尼下面的岩壁上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造像_文成公主塑像_文成公主像的意义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相传是唐代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的。 是唐藏古道重要文物之一。摄影/曹卫国

文成公主寺又称大日如来石窟寺。 这座寺庙比我想象的要小很多,但当我走进殿堂,看到大佛如来的石佛像时,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大日如来佛像身材巨大,神情庄严而慈祥,让人感到既神圣又亲切。 当地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曾路过此地。 她曾梦见大日如来现身加持,于是命人在她梦见大日如来的地方建了一座白塔,以示纪念。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742年,比丘翻译家也世勇开始在白塔旁边的岩壁上雕刻大日如来佛和佛陀的八个弟子的图像。 历时11年才完成雕刻。 此后,各教派的僧人陆续来这里修行,这里逐渐成为玉树藏区的一处佛教圣地。

35岁的格嘎和尚是当地出生的。 15岁出家,在文成公主寺修行20年。 他告诉我,文成公主寺里虽然没有供奉文成公主的雕像,但该寺与文成公主的事迹息息相关,特别是大日如来佛像上雕刻的服装——胡式开襟,这是唐朝的典型特征。 服装样式足以证明这是一件唐代的雕塑。

玉树风景名胜众多。 它不仅被誉为“江河之源”、“名山之祖”、“牦牛之乡”、“歌舞之乡”和“中国水塔”,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隐藏在人们不知道的山里。

过了玉树之后,还有更多的线路去西藏。 南部的囊谦、西部的扎多是传统进藏路线上的重要城镇。 这些支线均在那曲交汇,直达拉萨。 在众多进藏路线中,最受人们认可的文成公主路线是从玉树结巴塘经扎多县到那曲的尼隆县、嘉里县,最后到达拉萨。 这条路线也被记录在青海省博物馆里……

《进藏八路》,蔡才业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