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和秋天

2024-04-19 -

说起玉衣,读者可能会想到满城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楚王墓出土的玉衣,因为这些玉衣最具代表性。 就全国而言,徐州地区已出土金线、银线、铜线玉衣,十分引人注目。 10月12日上午,原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先生在上海浦东震旦博物馆举办了题为“不朽的梦想——玉衣的新发现、新视野”的讲座。

李银德 徐州博物馆原馆长

李银德先生首先讲述了一起金丝玉衣诈骗案。 2002年,北京燕山汇森实业集团的谢根荣因制造假金丝玉衣、银丝玉丝,骗取贷款近亿元,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2011年,谢根荣接受二审。 谢是一位“古董收藏家”。 他的“金玉衣”和“银玉衣”经国内五位顶级鉴定专家鉴定,估价达24亿元。 这种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后来被曝光。

随后,李银德介绍了玉衣的名称、作用及由来。 他认为,玉衣是汉代皇帝、皇后、高级贵族死后所穿的玉质陪葬服。 玉衣在汉代文献中又称“玉盒”、“玉盒”等。 考古上,根据佩戴玉件的缕的质地,玉衣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丝缕等。形状不完整的玉衣称为“玉”。 放”。

有专家认为“玉衣”应该称为“玉棺”,但李先生不同意。 他说,根据文献检索,汉代相关引文20条中,提及“玉衣”的有4条,提及“玉盒”的有12条,提及“玉器”的有3条。 此外,根据考古发掘,还出土了几具较为完整的玉棺,如盱眙大云山、徐州狮子山、满城汉墓等地出土的玉棺。 可见,玉棺和玉衣并不是一回事。

一些年轻学者还提出了新的理论。 玉衣头饰、上衣、裤腿、手套、鞋套五部分的名称应为“玉盖”、“玉袄”、“玉扎”、“玉握”、“玉盒”。 ”。

对于玉衣的作用,李寅德认为,一是死后保持高贵和尊严。 毕竟,能享受玉衣的,是帝王、达官贵人; 另一个是为了“永生”。 东晋葛洪《抱朴子》中记载“金玉在九窍者,死者得仙”。 也就是说,玉衣是用来保护尸体,让骨头不朽的。

说起玉衣的起源,李老师用考古发掘的材料做了一些解释。 他说,玉衣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可能是用来遮盖人死后的脸的。 称为布巾、头带、面罩,或玉盖脸,如西周张家坡景叔墓。 除了脸,后来又发展成了脚。 春秋秦公一号墓、南阳桐柏河春秋墓、甘肃马家园战国墓银鞋底等只是考古发掘的几个例子。 后来,玉片也出现在衣服上,如洛阳中州路战国墓出土的玉缀衣服。 此外,河北邯郸战国昭王墓中还出土了玉甲片。

齐桓公墓_齐桓公墓是否被盗_齐桓公墓发掘视频

徐州狮子山出土玉衣

齐桓公墓_齐桓公墓发掘视频_齐桓公墓是否被盗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玉衣

随后,李银德介绍了羽衣发现的情况。 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玉衣发现的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引《括地志》记载,晋永嘉末年,有人盗齐桓公墓,“得金蚕、珍珠袄、玉盒、丝带数十册,还有无数的军事武器。” 但这里的“齐桓公墓”并不准确。 应该是西汉时期齐王或齐王后的墓被盗,里面发现了玉衣。 此外,《宋书·崔道姑列传》还记载,“敏教公破古墓,得玉甲,道姑验之,献于直公”。 大约是南宋大明三年(459年),一个叫焦公的人盗墓,出土了玉甲——李先生断定应该是玉衣。 南朝、宋以后就没有玉衣的记载了。 直到上个世纪,才出土了不少玉衣。

据李先生编纂,1946年在河北邯郸郎村汉墓中发现了铜丝玉衣残片。1954年遂宁九女墩汉墓中出土了一块“闽玉碑”。 , 江苏. 当时考古学家并不知道这件玉衣是什么。 什么,这叫“闽宇牌”。 1958年,南京市博物馆李蔚然先生经过研究得出结论,所谓“闽玉牌”应该是一件玉衣。 即便如此,人们仍然不知道羽翼的全貌到底是什么。 1968年,满城中山景王刘胜和王后窦琬墓中出土了两件完整的金丝玉衣。 直到这时,人们才了解了玉衣的样子。 一年后,徐州涂山汉墓出土银线玉衣。 1978年,山东临沂洪家店出土了一套金丝玉套。 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中发现一件丝线玉衣。 随后,徐州拉里山、狮子山、霍山分别于1985年、1995年、1996年出土铜丝玉。 衣服,金丝玉衣,银丝玉衣。 2009年,在江苏盱眙大云山M2发现金丝玉衣。 此后,关于玉衣再也没有新的发现。

据李银德统计,截至2015年,共出土汉代玉衣114套(西汉46套,东汉68套),金代2套。 从地域上看,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是河南省,有35件套;其次是江苏省和河北省,均为21件套;山东省有19件套。 奥罗拉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和瑞典东方博物馆也收藏有玉器。 但事实上,完整且基本完整的玉衣仅有9、8套半,其中徐州就有4套。

齐桓公墓发掘视频_齐桓公墓_齐桓公墓是否被盗

考古出土玉衣位置示意图

那么,玉衣是怎样制作的呢? 李先生在讲座中还介绍了玉衣的造型和制作过程。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修复后的玉衣是整件的,实际上是可以拆卸的。 玉衣一般由头饰、上衣、裤腿、手套、鞋套五部分组成。 头套由面罩和头罩组成,上衣由前后衣、左右袖组成。 玉衣的袖子、裤衩都开在里面,手套的开衩在手掌,鞋子的开衩在脚后跟。

齐桓公墓发掘视频_齐桓公墓是否被盗_齐桓公墓

玉衣结构分解图

齐桓公墓发掘视频_齐桓公墓是否被盗_齐桓公墓

全市出土玉衣前后片

制作玉衣,首先要选料。 玉器的材质主要可分为玉石、琉璃三种。 一般需要经过锯切、抛光、钻孔等加工工序。 当然,在选材加工之前,设计时会根据人体,采用纵模网格法规划出玉件的形状,然后一一编号。 对于玉件的编接,古人也有几种方案,如交叉法、集接法、并联法、联接法等。 据李寅德介绍,西汉时期,使用多根金线(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线)来连接它们。 东汉时期,只用一根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最后就可以绞成麻花了。

齐桓公墓_齐桓公墓发掘视频_齐桓公墓是否被盗

玉石的连接方式

李引德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总结了玉衣的使用体系。 他认为,西汉皇帝、皇后都穿玉衣,诸侯、诸侯、刘氏宗室成员都用玉衣,贵族大臣还特赐玉衣。 西汉时期的玉衣主要使用金银线,仅有少数使用铜线玉衣,很少使用丝线玉衣。 西汉时期玉衣的使用并不普遍,也没有严格对应的等级等级制度。 到东汉时期,已形成严格的等级和隶属制度。

前面说过,南朝、宋以后的史籍中就没有关于玉衣的记载了。 那么玉衣为什么会死呢? 一般认为,这与曹操反对厚葬、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有关。 曹操《谥令》规定:“随葬应及时,不得藏金玉财宝”。 但制度就是制度,现实是不同的。 玉衣制度并没有因为朝廷政策而很快结束。 事实上,在偃师首阳山莘庄M20墓中就曾出土过西晋玉器残片,在莘庄M74号西晋墓葬中也发现了玉器残片。 因此,李寅德认为,玉衣的彻底消失发生在西晋时期。

随后,李老师还讨论了玉衣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玉衣与神服的矛盾、玉衣的鉴定与修复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没有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