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祠堂的红色记忆
一座古老的祠堂安静地坐落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里。 谢家祠堂是叶坪村谢氏家族于明末清初所建,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青砖、灰瓦、木门、柱子、马头墙的布局,与散布在赣南乡村的众多客家祖屋无异。 然而,最显眼处镶嵌的两颗耀眼的五芒星和门楣中间刻着的一行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却如此醒目地凸显了这座祠堂的独特之处。
是的,在这个面积只有500多平方米的谢家祠堂里,在世代以务农为主的叶坪村里,在人口只有24万的瑞金县,一个全新的民居政权诞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书写了辉煌的、惊天动地的历史。
距瑞金市东约5公里,马路对面可见一颗巨大的红色五星级酒店,即到叶坪革命旧址群。 作为瑞金人,我无数次走进景区,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岁月,以及红军和人民留下的感人故事。
此刻,绵江沿着叶坪村静静流淌。 成群的古樟树支撑着巨大的树荫。 青草地上一条青砖铺成的路,笔直地伸向祠堂大门。
跨过实木门槛,进入祠堂内部,长方形的天井接纳了天光。 祠堂挂着三角旗,至今还保留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的场景。 主席台背景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肖像,肖像中间悬挂着一把鲜红色的镰刀和锤子。 当年照亮会场的煤气灯至今还高高地挂在屋顶上,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 唯一不同的是,为了容纳610名代表,露台上铺了木板。 如今,天井已恢复原貌。
祠堂里的一座老钟记录着大会正式开幕的时刻——
下午三点,谢氏宗祠的长凳上坐满了代表,每个人都显得肃穆。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这一天是 1931 年 11 月 7 日。
会议历时14天,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纲要、土地法、劳动法、关于红军的决议、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 毛泽东、项英、周恩来、朱德等63人当选。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组建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
会议向全国和世界庄严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
如果我们把时光倒流到黎明前夕,就会发现“一苏代表大会”召开的背后,有着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
由于斗争形势的变化,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几经选址、推迟,最终决定于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冶坪村举行。
历史选择瑞金,不仅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因为其良好的群众基础。 正当会议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消息被国民党情报机关获悉,一场疯狂的阻挠和破坏在所难免。 需要制定全面的策略来确保会议的安全。
毛泽东沉思良久,提出在长汀县建一个假场馆,以假冒真场。 时任长汀县委书记李建珍经过反复考察,在长汀郊区选定了一处几近倒塌的废弃房屋。 他们劈开灌木丛和茅草,在废弃的房子中央用松枝搭建了一座高高的彩色牌坊。 中央悬挂着一面大横幅,上面写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标志。 广场周围悬挂着“苏联万岁”的字样。 还放置了“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等标语和飘扬的彩旗,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像样的真实场馆。
当天早上,十几架敌机在会场上空呼啸而过,从天上投下数十枚重型炸弹,然后轮流向地面疯狂扫射。 刹那间,会场尘土飞扬,面目全非,敌机得意地飞走了。
在几十公里外的瑞金野坪村,来自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中央苏区等根据地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工会的610名代表国民党管辖地区的中华全国海员联合会,已经提前抵达。 悄悄来到了叶平真的会场。
如今,参观者可以像当年的会议代表一样坐在大厅的长凳上,虔诚地聆听讲解员讲述会议情况。
当天,刚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站在谢氏宗祠主席台上,挥舞着大手,发表了《临时中央对外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1931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正式成立……”用湘潭口音喊出的铿锵有力的宣言震撼了中华大地!
时至今日,人们仍常常回忆起那段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 绕着祠堂逛一圈,可以看到两边有十多个小房间,用木板隔开。 当时,这里是外交部、军队、国土、内务、财政、教育、司法、劳动、工农检察院、国家政保局等九个部委的办公地点。 一个小小的祠堂,容纳了整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可以说,它虽小,但五脏俱全。 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是当时国家的一个部委机构。 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张小床、一盏油灯……大臣们就住在这样一间简陋的房间里。 ,构建了共和国的框架,创造了苏区一流的工作。 从这里颁布的一切法令和政策,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的伟大探索和尝试。
由于这座建筑是家族祠堂,中央红军长征后,敌人没有破坏、没有拆除,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在历史的深处定格了一座祠堂,并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朝燕)
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