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节地殡葬、数字化纪念服务席卷增长三角新趋势

2024-04-20 -

中新网杭州4月5日电 (张玉环 朱令杰)将死者骨灰放入可生物降解的瓮中,埋入地下。 一个月后,瓮就会溶解在土壤里……这是中国的又一个清明节。 各地正迎来节日、扫除的高峰期。 在长三角很多地方,生态殡葬的形式正在逐渐兴起。 多地还推出数字化追悼服务,利用AI、AR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赋能“沉浸式追悼会”,推动实现绿色文明追悼会。

近日,杭州市临安区第三届生态节公益葬礼暨天竹园生命礼园奠基仪式在天竹园陵园举行。 活动为六名死者举行了公益葬礼,并将可降解骨灰深埋在绿草下,让死者回归大自然。

“我的母亲生前是一个非常热爱自然的人,她常说‘生命源于自然’,所以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归自然,与地球融为一体。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 死者家属李丽(化名)表示。

浙江省殡葬协会联系方式_浙江殡葬协会会长是谁_浙江省殡葬协会

记者了解到,杭州目前已建成乡镇(街道)级节地型生态殡葬设施187处,覆盖率100%。 近年来,该市还秉承“节地、生态、绿化、惠民”的理念建设陵园。 依托山势,将墓葬藏于山中、茶园之中,将墓地变成公园,成为新的生活文化纪念公园。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小蜀山公墓举行的生态安葬清明节纪念活动中,30名死者亲属插柳、撒花、鞠躬行礼。 多年来,小树山陵园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先后推出茶花葬、景观墙安葬、草坪安葬等节地安葬方式,已安葬逝者骨灰2000余人。

在浙江台州椒江区,海葬是当地提倡节约土地、生态埋葬的首选方式,也成为当地群众的新选择。 海葬仪式上,死者家属走到船边,用绿色丝带绑住可降解骨灰盒,慢慢将其放入海中。 从此,他们“以海为坟”,以寄托哀思。

从“安息大地”到“回归自然”,节地生态新趋势逐渐深入人心。

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甄元宁介绍,与传统土葬相比,节地生态土葬不仅绿色环保,而且价格也更加实惠,特别是对于选择将骨灰撒海或埋葬的人来说。河道埋、树埋、花坛埋等。作为一种占用土地少、消耗资源少的埋葬方式,浙江省90个县市出台了相应的奖励补贴政策。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殡葬行业也围绕绿色殡葬、科技环保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与此同时,数字牺牲扫描也在兴起。 杭州浙江安贤园打造了全息沉浸式纪念空间,利用互联网、共享、数字体验等元素,形成沉浸式纪念仪式。 比如,可以利用AI技术,还原死者的声音、容貌、容貌,让前来纪念死者的家属再次与亲人“面对面”,追寻生命和记忆的美好。 。

在江苏扬州,扬州公墓推出了虚拟墓碑扫描服务。 通过AR技术,死者家属可以在大屏幕和手机上找到死者对应的生态埋葬地点,从而实现虚拟纪念扫描。 (超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