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中学遗址将采用钢结构屋顶保护(图)

2024-04-20 -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_北川地震遗址参观_北川地震纪念馆

北川县城遗址鸟瞰图

北川地震纪念馆_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_北川地震遗址参观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

昨天(23日),《联合早报》独家披露了上海市支持“北川国家地震遗产博物馆”规划项目策划组提交的《北川国家地震遗产博物馆规划及总体设计》。 北川国家地震遗产博物馆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和综合服务两部分。 区、北川县遗产保护区、唐家山堰塞湖(二级灾害展示及自然恢复区)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以“永恒的北川”为主题的“方案设计”,将县城和任家坪纳入保护核心区,整个县城作为遗产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

关键词:地震博物馆

50万平米博物馆感受地震威力

地震博物馆及综合服务区位于任家坪,位于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门口。 设计主题为“永恒的记忆”,内容包括地震的破坏力、抗震救灾事迹、人类的无私大爱以及各种地震知识。 据记忆,规划控制区总面积50万平方米。

地震博物馆建筑主体将以对灾难、事迹、大爱、知识的记忆为核心内容,从自然、人文、科学等方面全面展示灾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我们采用景观与遗产保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以此为线索组织游览线路。 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互动展示方式,让参观者体验地震的威力和影响,获取相关知识。

规划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地震博物馆建设用地16万平方米、旧建筑保护用地6.6万平方米、衢山镇中心建设用地7万平方米、泥石流等高风险地质灾害防治区和断层带。 2万平方米,绿化保护区面积15.4万平方米,道路用地3万平方米。

关键词:北川中学旧址

覆盖教学楼废墟进行保护

地震博物馆主体位于原北川中学旧址。 主楼由三栋高层建筑组成。 除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北川中学旧址外,也让博物馆更具纪念意义。 主体由室内展示区、文物展示利用区、科研教学区、爱心纪念林区组成。

地震博物馆的三层高层分别是:底层——“地震知识科普教育”; 二楼——“5.12地震灾难记忆”; 屋顶地面——“5.12地震纪念馆”。 室内展区分为五个篇章:故乡、无情的灾难、感人的事迹、爱的力量、生存的智慧。 遗址展示利用区在原北川中学教学楼遗址上覆盖大跨度钢结构吊顶进行保护展示,是室内空间的延伸。 爱心纪念林地利用原北川中学操场设立爱心纪念林地,让游客通过植树表达哀悼和怀念,捐献爱心。

地震博物馆以南是综合服务区,再往南就是衢山镇中心区,包括衢山镇政府办公楼、住宅区、小学、医疗救援中心等。遗址博物馆尚未动工,但孩子们已经开始迁入新校园。 衢山镇党委副书记冯军透露,任家坪小学的孩子们现已暂时搬到擂鼓镇读书,新的任家坪小学也已开始建设。 9月1日开学,任家坪小学新校区将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关键词: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

绿方舟诠释永生

北川县文物保护区在整个文物博物馆项目中处于核心地位,“永恒的家园”将成为该区域的主题。 家的主人——生与死的北川人,家的环境——城市模糊的生活场景,家的历史——不断传承的人文精神,家的未来——生机勃勃的未来。绿色环境等分主题,让人理解。 我相信北川的未来依然美好。

县城遗产区除了自然修复外,还将在人工照料下进行自然干预。 绿方舟将以自然介入方式为主,用绿色承载记忆、感悟、遐想,用生命纪念生命,诠释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保护区位于北川县新、老县境内。 分为旧城遗址保护区、中央纪念园、新城遗址保护区、龙尾山自然保护区、县城北部综合服务区五大片区。 保护区规划范围约74.27公顷。

《方案设计》结合各地区灾情特点和主要活动场景分布、震后避险和救灾重要活动,设置分主题展区,实现“入场哀悼”“生活化”。回忆”。 》、《河畔冥想》、《人文纪念》、《公民纪念》、《救灾纪录片》展示主题。

关键词:保护与恢复

恢复适量原城市遗址

追悼与参观相结合是县级文物保护区最重要的功能。 建设遗产保护区时,原貌保护与修复同步进行。

北川地震纪念馆_北川地震遗址参观_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

设计采用原创的方式保护北川县受灾现状,表达对死者和故居的尊重,唤起对故乡的记忆; 同时,适当还原了原城市的废墟和地域标志,再次唤起人们对故乡的记忆。 记忆。 根据地震对旧县城遗址区造成的不同破坏情况,《方案设计》将遗址展示区分为以下几类景观区:滑坡破坏景观区、泥石流景观遗址区、建筑倒塌遗址景观区景区、街道受损展示景观区、重大伤亡遗址纪念景观区、旧县城遗址景观区、河滨景观区等,向游客展示地震事件造成的不同景观场景。

核心景点·主题纪念馆

四座瞭望塔象征着无尽的生命。

县遗产保护区是无数生命安息的故乡。 纪念和展示是县级文物保护区最重要的功能。 结合现场现状和展示主题,根据活动地点、地质工程损害类型、人文内容等确定真实和虚拟的展示方式。 前者强调现场感,后者则涉及更多的设计手段,多采用图片、文字、图像。 、雕塑、装置、模型、互动媒体和场景来展示主题,主题展示方式与纪念场地相结合。

规划中的博物馆 规划中的绿色方舟

北川县文物保护区内的纪念方式和场所分为公共纪念场所、分区主题纪念场所、重大事件或场景纪念场所、瞭望塔四种类型。 公共纪念场所包括中央纪念花园和北川公墓。 中央纪念花园位于老城与新城交界处,北川陵园位于新城另一侧的龙尾山脚下。 分区主题纪念区位于各主题展区展馆内。 每个区域均结合展示主题设置重大事件或场景纪念点。 南侧正门、北侧正门、中央纪念花园和北川陵园设有四座敌楼。

中央墓地主要由围绕纪念广场的大小不一的绿方舟(由种植的树木组成)组成。 绿色方舟是生命重生的隐喻。 方舟的大小和方向代表了遇难者的数量和遇难者的位置。 碉楼起源于羌族传统的雕花塔。 它既是哀思与生命守望的载体,也是为生者祈福的希望之塔。 两座塔相互对视,象征着生生不息。

早报记者 吴楚同 摄影 李国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