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推广生态殡葬方式,将亲人骨灰变成项链,招募5名免费体验者

2024-04-21 -

你有没有想过,除了去墓地祭奠祖先之外,还可以通过放置含有生命水晶的玻璃罐或首饰来纪念祖先? 近日,浙江省殡葬协会推广骨灰处理新方法——生命水晶,开辟节地生态安葬新思路。

浙江省殡葬协会_浙江省殡葬协会联系方式_浙江省殡葬协会属什么机构

通过媒体等平台向社会宣传,招募5名免费体验者,仅限杭州户籍死者,可在浙江安贤花园、杭州钱江陵园、杭州龙居寺陵园、杭州半山陵园、杭州二号墓地免费选择两个公墓和五个主要公墓(墓地)均采用节约土地、生态埋葬方式。

《生命水晶》简介

在欧美国家,很多家庭都会随身携带晶莹剔透的“生命水晶”,或者将其加工成首饰随身携带,以纪念已故的亲人。 这项服务最早起源于美国,后传入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地。

生命晶体是骨灰在高温高压下熔化后自然冷却而成的。 它们的化学成分与骨灰基本相同。 生命结晶源自于灰烬,但又不同于灰烬。 虽然两者含有相同的化学元素,但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 与骨灰相比,生命晶体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0%-15%,制作生命晶体的时间也只需要一个小时。 生命水晶干净美丽,摆放方式多种多样。 您可以选择将它们放置在家里,在家中纪念它们,或者在家中纪念它们。 它们还可以制作成项链、耳环等配饰随身携带,随时与亲人“对话”。

据上海殡葬服务中心殡葬部负责人刘凤鸣介绍,生命水晶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传入日本、台湾、香港等人口密集地区,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应用。 去年,殡葬服务中心从韩国引进了六项国际专利骨灰结晶技术,将骨灰提炼成粉末。 在超高温下,骨灰在高压下熔化并致密,然后冷却并凝结成水晶状的珠子。 一粒骨灰可以形成一百多颗晶石。

3D打印人体修复工作室成立

2016年,第一家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人体修复的工作室在上海成立。 工作室将利用CG(计算机图形)技术对受损遗骸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3D打印技术输出,可以部分或全部修复受损遗骸。 据悉,该技术是尸体修复技术的升级版,已列入上海市民政局“十三五”殡葬科技文化建设规划。

“8·12”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数百名消防队员和武警战士壮烈牺牲。 这些烈士遗骸的面部都受到严重损坏。 应天津市邀请,上海殡葬服务中心两次派出援助队伍与当地配合,圆满完成烈士遗骸处置任务,得到全军官兵和烈士家属的认可。

浙江省殡葬协会联系方式_浙江省殡葬协会_浙江省殡葬协会属什么机构

为克服传统形体修复瓶颈,在市政府、民政局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上海殡葬服务中心引进国外大脑,组织上海整形美容专家攻关问题。 目前3D打印遗体修复技术的水平已经能够满足特殊遗体处置的需要,让遗体以最好的样子去到另一个世界,不留一丝遗憾。

“在殡葬行业遗体修复领域,3D快速成型技术也应运而生,引领了科技殡葬的发展。 它不仅可以打印和修复有缺陷的器官和组织,还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模型数据库,基于二维图像打印和修复受损的器官和组织。 龙华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3D扫描、计算机建模等方式轻松获取人体生理结构数据,通过3D打印重建人体器官。 ,无形中为遗骸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虽然由于目前印刷材料的限制,还无法完全实现体感和视觉方面的统一,但至少可以作为目前尝试的一种方法。 同时,通过计算机数据建模和3D打印,可以存储结构复杂、形状各异的各类人体组织数据。

本文综合自新浪浙江、青年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品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微平台

出品:北京科技报社

请联系:

提交邮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