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50后眼中的列宁格勒
从浦东国际机场经过十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圣彼得堡,我们开始了俄罗斯的自由行。
历史上,这座城市最初被称为圣彼得堡,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德两国为敌。由于“burg”在德语中是“城市”的意思,俄罗斯便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Grad”在俄语中是“城市”的意思。这座城市是列宁十月革命的发源地。1924 年列宁逝世后,该市改名为列宁格勒。直到 1991 年,才重新改名为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古迹群及其历史中心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1941年9月8日至1944年1月27日,苏联军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代价也十分惨重。
列宁格勒共有7000多人因饥饿和寒冷而死亡,超过2万人在德军的空袭和炮火轰炸中丧生,3200栋建筑物被毁。
正因为如此,列宁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闻名遐迩,苏联红军的英勇无畏也闻名于世。
列宁格勒更名为圣彼得堡,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
因为时差的关系,圣彼得堡时间还是凌晨四点(中国时间九点),我们都还很清醒,我们走过洗礼河上的小桥,从冬宫广场出发,沿着涅瓦河边散步,对圣彼得堡有了初步的印象。
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学习建筑专业的留学生,他对圣彼得堡的建筑非常熟悉,让我们大开眼界。
圣以撒大教堂
圣伊萨克大教堂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修建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耗时40年才建成,整体建筑宏伟壮观,不仅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也是建成时俄罗斯最大的教堂,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们到达圣伊萨克大教堂的时候,阳光从教堂金色的穹顶倾泻而下,反射在碧绿的草地上,显得格外柔和。
游客不多,圣彼得堡的早餐摊贩和清洁工忙碌不已,许多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报纸、发呆。
滴血救世主教堂
滴血救世主教堂的建筑风格为中世纪俄罗斯建筑风格,与红场上的圣巴西尔大教堂相似。
大教堂内有 7,500 平方米的马赛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教堂的马赛克都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遭德军围困,造成严重饥荒,这里被用作蔬菜仓库,有“土豆救星”的美称。
现在,它是一座马赛克博物馆。
只举行了东正教的追悼会。
如今,它是圣彼得堡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滴血救世主教堂挤满了游客,门前还有穿着奇装异服的艺术家,据说想跟他们合影都要付钱,导游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跟他们合影,否则会被敲诈,据说崔永元在冬宫广场跟人合影就被敲诈了6000元。
斯莫尔尼宫
斯莫尔尼宫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其整体以蓝白为主色调,融合了巴洛克和拜占庭风格,在圣彼得堡众多宫殿中极具代表性。
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这里成为十月革命的总部。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宁在这里工作、生活。
这里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纪念碑。
如今,斯莫尔尼大教堂主要作为音乐厅使用,周围的修道院建筑则由圣彼得堡市政府机构使用。
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座东正教修道院,彼得大帝在这里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离婚,并在这里度过了余生。
列宁曾躲在修道院的一个暗室里躲避反对派的追捕。十月革命时,反对派正是在这里下令攻占冬宫。
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我们路过这里三次,直到临走时才发现,女儿用百度地图导航,到达这里时,我们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教堂。
大教堂前的街边花园:帝国风格的花岗岩喷泉和两位俄罗斯指挥官的纪念碑——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德里,1812 年别列津纳河战役的英雄。
还没进教堂,就看到一块英文牌子,上面写着“禁止拍照”。教堂右侧是库图佐夫将军的墓穴,墓顶上安放着从法军缴获的战利品——几面军旗和钢盔。
俄国著名元帅库图佐夫的骨灰也埋葬在喀山大教堂内,他的墓碑两侧悬挂着俄法战争中库图佐夫所攻占城市的旗帜和钥匙,旁边是与他同时代的巴克莱·德·托利元帅的雕塑。
我们进入教堂,看到一些修女在售卖教堂纪念品。有两个人,可能是守门人,懒洋洋地注视着进出的人们。
教堂金碧辉煌,我们看不懂东正教教堂的名字,所以就只好在教堂周围转了转。
我走出教堂,在教堂前的广场上拍照,突然冲出四五个小女孩,喊着“交钱,交钱!”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们是一群类似“乞丐”的盲目移民,靠骗取人们的钱财为生。他们在围栏上绑了几只和平鸽,谁要是拍到他们的鸽子,就得“付钱”。天呐!我们打开相机,告诉他们我们没有拍到鸽子,但他们还是不死心。我女儿很“严肃”地说要报警,他们才终于放弃了。
看来这个“战斗民族”很顽强啊!
列宁广场
列宁广场位于列宁大街,是赤塔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19世纪末,俄国成立了共产党的前身社会民主工党,列宁为党内布尔什维克派领袖,于1917年11月7日占领当时的首都圣彼得堡,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
1922年12月30日联邦成立,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除俄罗斯外,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后扩充为15个国家)。
列宁广场是世界各地游客来到赤塔必去的旅游景点。
在这个城市里,只有列宁广场还保留着前苏联的印记,除了这个广场之外,到处都有博物馆和彼得大帝的雕像。
我们路过列宁广场三次,这是我和妻子必去的景点。作为50后,我们对列宁有着特殊的感情,是“俄罗斯的一声炮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到了中国”。这座城市给50后带来了许多憧憬……
十月革命的炮火就是从照片中的巡洋舰上发射的,这艘巡洋舰作为海军博物馆的一部分向游客开放。巡洋舰上最好的拍照位置被一位“养鸽子”的老太太占据了,不过我避开了老太太,拍了一张好照片!
中央海军博物馆
中央海军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海洋街5号。
该博物馆于1805年根据彼得大帝的模型收藏而建立,展出从苏联海军开始的俄罗斯历史资料。
我和妻子的导游是一位来自航空航天大学的留学生,他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展品和船舶收藏。
让人不得不佩服老俄罗斯人的细致,彼得大帝亲手制作的军舰模型保存得十分完好。彼得大帝本人是个非常勤奋认真的人,他执政后曾派留学生到英国、荷兰学习造船技术,没想到出国的留学生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就是学不到什么技术。一怒之下,他亲自假扮留学生,到荷兰学艺,学得高超的技术,建立了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海军的国家。
当然,在看到“日俄战争”展厅之前,我和妻子心里是有些愤慨的,这场发生在我国旅顺、与中国“毫无关系”的日俄战争,让我们心里非常难受。
据说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椅子都是根据她们手的形状定制的。
展厅里有一块前苏联的奖章,是斯大林时期制作的,上面镶嵌着156颗钻石和5颗红宝石。一共制作了20枚,斯大林当时给自己颁发了两枚。不知道哪位获奖者曾经拍卖过一枚奖章,当时拍出了200万美元的高价,可想而知它的珍贵程度。
这里的建筑很有特色,特别是学习建筑学的留学生担任我们的导游,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这里的美景。
彼得要塞是一座三角形的堡垒式建筑。
十二月党人广场中央有一大片圆形草坪,中央是彼得大帝骑马雕像,铜像高5米,重20吨,底座为400吨花岗岩石料,是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这里也是一座桥梁博物馆,十三座桥梁横跨涅瓦河,每天凌晨1点,这十三座桥梁都会打开,被称为“开桥”,此时聚集的船只排成一列驶入,景象十分壮观。
圣彼得堡是一座历史名城,整体建筑为巴洛克风格,据说这里原本是一片沼泽,通过运输大量石块建成现在的石头城。
这片土地是十月革命的发源地,我对涅瓦河、冬宫等著名景点的了解,是从电影《列宁在1918》开始的。
虽然我已经记不太清楚电影的内容了,但普希金的诗歌,高尔基的《海鸥》,还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开火的声音,却早已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注:关于十月革命第一枪的故事有多个版本:
1、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发射了一枚炮弹,点燃了十月革命的火焰。这是我那一代人所接受的观点。
2、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没有发射任何炮弹,冬宫广场上没有发生战斗,冬宫被和平占领。
3.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射了一枚空弹,虽然发出了声音,但却毫无杀伤力。
不管哪种说法正确,列宁格勒保卫战和十月革命都已经成为那个时代重大事件的象征,是50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关于作者
乐奶奶是上海籍主任医师,热爱文学,退休后从事散文、美食评论、影评、诗歌等写作,多篇作品发表于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